酒店新生代員工管理簡析
“酒店新生代員工”,指在酒店服務行業中工作的85后、90后,他們的人生價值觀具有很大的彈性與可塑性。多數以求職者、實習生的身份來到大中型城市,文化程度中等或以上,謀求自我實現。他們關心薪水,關心工作時間、工作環境、培訓機會、社會保障等,更關注今后職業發展和前途。新生代部分為獨生子女,衣食無憂,很少經歷挫折,自我意識強烈,更加注重個人利益和個人感受。他們特立獨行、個性張揚,缺乏團隊忠誠感,有很強的自尊心,但同時卻又心靈脆弱。
近幾年,隨著酒店業競爭的日益加劇,越來越多的酒店管理者感慨:現在的員工,“招不到、管不好、留不住”,尤其是酒店新生代員工不好管,也不會管,更是人力資源管理面臨的難題與挑戰。暫不討論“招不來”的原因,現就談談“管不好”、“留不住”的問題。新生代如溫室中的花朵,在不斷激勵和贊揚聲中茁壯成長,從小就缺少兄弟姐妹彼此間的競爭,也缺少社會風雨的洗禮……所以新生代員工的特點非常明顯:
一、行為上,自主自我,叛逆反抗。
新生代,渴望獨立,展示自己成人的一面,但實際上抗壓能力與挫折承受力較差,碰到問題和困難往往不能積極對待,容易自暴自棄;容易以自我為中心,過于注重自我,不大愿意主動關心他人,也不愿意積極主動地去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,更多的希望外部環境來適應他們;有較強的叛逆意識,缺乏獨立生存能力,但在心理上還不愿意承認;由于缺乏歷練,吃苦耐勞的精神明顯不足。
二、情感上,追求平等,敢說敢做。
新生代,在家中一貫的被寵愛和呵護,他們對忍耐、禮讓、畏懼、顧慮基本沒多大概念。但他們很單純,敢愛、敢恨、敢想、敢做、敢犯錯,自控能力較弱,容易走極端。他們淡化等級觀念,更傾向于平等的交流和身份平等的待遇。但他們對自己的評價不容易客觀,往往過高估計自己,找不準自己真正的位置,不能很好正確面對和接受一些現實生活。
三、認知上,智商較高,追求創新。
新生代員工年輕活潑、有朝氣,一般智商較高,情商一般,好奇心強,接受新事物能力強,思路敏捷,有開拓意識,具有創新精神,敢于向不合理的規則提出質疑和挑戰。但他們的思想和價值觀更加趨于功利性,較為現實。
四、思維上,思想早熟,見解獨特。
隨著網絡時代的加速發展,一方面促成了他們的思想早熟,他們往往見解獨特,表達積極;另一方面,流行思潮也容易使他們形成片面的思維模式,容易認死理、鉆牛角尖。
大部分新生代員工對自己的評價是:思維敏捷,有責任感,敢想敢干,有時缺乏耐心,處理不好人際關系,對前途感到渺茫。他們對管理者的評價則是:有能力、作表率、敬業,有時過于苛刻、不能公平處事。因此,管理者只有摘下“有色眼鏡”,切實滿足他們被重視、被尊重的需求,才能發揮其愛思考、敢創新的優勢,從而提高員工績效。
他們雖然朝氣蓬勃、文化基礎好,但他們的自我個性,決定了他們會顧慮本職工作是否與個人興趣、志向吻合,考慮是否利于個人優勢和專長發揮,是否有足夠的空間來任其發展,自身價值能否實現,酒店品牌的影響力和前景,個人工作自由度,工作環境及人際關系等。
上述關注點一旦與自己期望值相差甚遠,便會離職,有人比喻說“新生代員工離職就如同穿衣服一樣,感覺不合適就另換一件”。
《孫子兵法》中一句話說得好:“兵無常勢,水無常形,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。”現今各行各業經營的不僅是產品和服務,更是有生命、有創造力的人。一旦失去人,企業就不復存在。“流失率高、怕吃苦、不好管理、期望值太高、受不了委屈、缺乏敬業精神”等是很多酒店管理者對新生代員工的描述,傳統管理哲學和管理方式留人、激勵人的方法很難見到成效。為此,我們對于新生代員工的管理,需要改變傳統的管理方式,新辟管理之法,對癥下藥、與時俱進。以下是本人對新生代員工管理的一些小小建議:
一、實行輪崗制或交叉培訓式。
新生代員工,尤其是高學歷的實習生,自認為是到酒店來學習的,希望能學到更多的實踐知識。日復一日的標準化操作流程,一般情況下一個月、三個月、半年左右各會對崗位操作內容產生莫名的厭倦感,吵著嚷著要提前離去或輪崗實習。適當的崗位輪換或交叉培訓,能給他們帶來更多的新鮮感,工作的心情也會更加順暢。一方面可以適當穩定員工心態,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多面手人才以備人員緊缺時調度。
在實行這種管理方式時,需要因人而宜,因時而定。
(一)、一定要看準人,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輪崗或交叉培訓。從人格色彩學的角度分析,活躍獵奇的“紅色”員工,對于輪崗或交叉會非常贊成,但耐心不足;不達目標不撒手的“黃色”員工,會為了將來的遠大目標努力學習;四大皆空的“綠色”員工,會服從酒店或部門分配,哪怕不輪崗、不交叉培訓都無所謂;悲觀多疑的“藍色”,則會產生抗拒心理,可能會將“培訓機會”誤當成“淘汰的臺階”。
(二)、一定要把握“度”,不是每個崗位,每個階段都適合輪崗中交叉培訓。專業技術人才,更多的考慮他們的技術修練以及崗位的晉升,其他員工輪崗也只能學到些皮毛而已。對于互通性的前臺服務崗位,則可以考慮輪崗,能有效的提升積極性。輪崗和交叉培訓的時間不能太長,也不能太頻繁。在一般情況下,一次輪崗的周期是兩至三年,但如果干得不好,一年后就得回到原來的崗位上,時間太短,又無法完全吃透,有表無實。
當然,實施內部輪崗,并不能避免招聘新人,但如果一個難招的崗位被內部輪崗人才頂替,空出來一個容易招的崗位再從外部招聘,則會大大降低招聘的難度。
二、推行“開元關懷”式企業文化。
新生代員工在父母祖輩們的贊揚聲中長大,多數有著“激勵”情結。需要酒店管理人員學會對新生代員工個體進行人格、性格分析,同時積極主動地去發現員工的優點、亮點,針對不同人格的員工運用不同的方式加以鼓勵。
當然,對于新生代員工,也不能一味地給他們“糖”吃,必要的“鞭子”也是必須的,且必須賞罰分明,一般性的物質處罰(如扣分)或行為處罰(如禮儀回爐培訓)他們也都能接受。但對管理人員的語言技巧、督導管理能力要求非常高。新生代員工一般都比較有個性,好面子,在“鞭子”管理時需要結合每位員工自身的性格特點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,否則適得其反。如一位性子急,好面子的員工,領班在召開例會時當眾點名批評他,他可能會當眾頂撞,甚至以曠工方式進行反抗;
如果是一位非常內向的員工,則可能暗自神傷,最后悄然離去。
自信的管理者對待員工是開放、平等、誠懇的,“家長式”的管教遠不如“朋友式”的幫助。始終堅持以人為本,將開元關懷延伸至工作之外,除待遇外,我們要在食宿、管理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體現對員工的人文關懷和尊重,特別對那些來自遙遠他鄉的實習生,生活中有水土不服、生病、飲食不習慣現象時要加倍細心照顧,保障他們有尋求支援和幫助的渠道,幫助他們順利渡過難關,安心工作。只有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“愛”,他們才能真正理解我們的“開元文化”,這比上N多堂企業文化課要來得更加記憶猶新。所以,對于新生代的員工,我們不能實行“統一”管理,需要“人性化”、“個性化”的開元關懷。順應他們的心理特點,給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,他們可以更好地為酒店發光發亮。
三、倡導“參與管理”,集思廣益。
管理者要強化自身的傾聽技能,做一名忠實、積極的傾聽者。仔細聽,并“移情”員工,努力理解對方的觀點。管理者不僅要權衡工作量的分配,還可適度“授權”,讓他們參與管理。新生代員工有個性,更有想法和創意,敢說敢做。如果酒店能讓他們參與管理策略、活動方案等探討,獻計獻策,一方面可以使他們化消極地服從為積極主動地參與,降低他們的抵抗心理,增強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,甚至能維護酒店的利益協助管理;另一方面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優勢,參與管理能集思廣益,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,挖掘潛能,讓他們感受到酒店對他們的尊重與信任,在酒店能體現他們的價值,這樣才能營造一個平等和諧的工作氛圍,他們也將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與酒店緊密相聯。
四、注重“文化氛圍”,用知識武裝。
磨刀不誤砍柴工。培訓,就是“磨刀”。每個人的成長,離不開挑戰和學習,但得知道自己這把刀是否還夠“刃”,哪些地方出現鈍化,要磨到什么程度才夠“利”。酒店磨好自己的刀,才能夠用得順手,才能“刀口向外”,才能保持良好的戰斗力。新生代員工,也只有磨好自己這把刀,才能夠披荊斬棘,所向披靡。
對于酒店和新員工來講,需要非常重視入店培訓、入職培訓、管理提升性培訓等任何培訓機會。第一,用企業文化留住人。好的企業文化和理念,員工認同、對企業忠誠度高,或許待遇并不高,但員工樂意在這種氛圍中工作。第二,培訓師資力量的強化,是做好各類培訓的關鍵之一。第三,管理人員要身先士卒,起很好的表率和模范帶頭作用。管理者應以自己的個人魅力影響下屬員工,讓員工從內心由衷地敬佩,并樂意去工作,由“要我做”變為“我要做”。大多新生代出校門后心態把握不好,不夠踏實、心浮氣躁、眼高手低、自以為是,酒店管理者要耐心教育,鼓勵他們從小事做起,從基層做起,逐步完善自我,摒棄“眼高手低”和“一切朝錢看”的觀念。培訓時不僅需要教授他們酒店的企業文化和服務標準,更要端正他們的工作心態,教會他們認清自己的角色,正確定位。
五、持續重視職業生涯規劃,共同成長。
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先生曾經問松下公司新員工:“松下公司生產什么?”當大部分的新人回答“松下電器”時,幸之助先生予以否定:“松下公司生產的是‘松下人’。”在數十年前,松下幸之助曾為松下公司制定出250年的企業發展規劃,他首先提出培養“松下人”的戰略要求,希望通過培養一支優秀的松下人軍團來締造出松下帝國。
高昂的工資待遇是招人的強大誘惑,但卻不是吸引人、留住人最有力的理由。所以,酒店可根據當地的消費水平進行績效評估,不因周邊酒店的工資哄抬而盲目上漲和攀比。那么,新生代員工他們更看重什么?“未來走什么路,是否好走”是糾結他們去留的主要問題。是兔子就去跑,是鴨子就去游泳。人生的決竅就是發現和經營自己的長處。招聘時需要找對人,確定我能做你的什么?朋友、轎夫還是老師。那么,類似入職一年以上的新生代員工,首先自己要明確到底需要什么:1-2年的職業發展目標、2-5年內的職業發展目標、完成該目標需要上司/單位提供哪些協助與指導?培訓需求無法正確定位,那么,人力成本、培訓成本無限投入的結果依然是培訓效果事倍功半。
那么,我們怎樣才能共同成長?注重員工職業生涯規劃設計,測定員工的期望,持續強化“后備高管培養計劃”、“中層接班人培養計劃”、“基層未來之星培養計劃”三級培養體系,同時給予管理培訓生、高級宴會師、高級服務員等職業前景培養。當然,酒店還需要健全的考核激勵機制跟進,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對員工的表現和綜合素質進行評價,對工作成績顯著、綜合素質全面、基礎較好的骨干員工要予以獎勵和提供晉升空間。如果可以,酒店可結合員工特性,幫助他們制定個人職業發展目標,將有潛力的、表現出色的員工選拔出來,納入酒店人才庫。
綜上,酒店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必須適應新生代員工的個性、結合他們的需要,做出積極、有遠見的反應與決策,才能更好地吸引、激勵、留住新生代中的優秀員工。酒店里優秀的人力資源管理者需要兼顧酒店和員工的雙重利益,才能持續共贏。
上一篇:酒店采購一次性拖鞋必備法寶 | 下一篇:理性選購酒店式公寓 |